當天氣進入到秋冬轉換之際,氣溫一下熱一下冷,最常聽到一聲💥”碰”💥,磁磚因為熱脹冷縮不是翹起就是爆開,也就是俗稱的”彭共”。

昂睦在這邊提醒大家若發現磁磚有裂縫時,可先敲敲看磁磚表面,若只有一兩塊隆起破裂,進行修復即可,千萬不要這片地板或是牆壁爆光光才後悔莫及🤦‍♀️🤦

一般來說家中地磚隆有四大原因:
1、地磚縫隙尺寸處理不當,磚與磚之間的縫隙太小,就容易引發磁磚層的拱起現象。
2、裝潢的時候,師傅鋪貼磁磚若整平方式偷工減料,也會造成磁磚翹起現象。
3、另外就是在貼地板磁磚時,最初鋪設的水泥地面的品質較差,磁磚的水泥與原來的地面結合度不佳,地磚隆起的問題也是很常見。
4、當氣溫變化劇烈變化時,最容易導致磁磚爆裂,無論任何品牌或是材質的磁磚都會受到熱脹冷縮影響,遇到太大的溫差變化,爆裂的情況時有耳聞。

昂睦提醒各位,若磁磚爆裂面積沒有很大的話,要趕緊找施工團隊敲破切開,否則底下的空氣產生推擠效應,一些不夠牢固的磁磚就會一直被擠壓出來,到時磁磚就像跳舞一樣🤸‍♀🤸,一塊塊隆起,到時修補會非常不容易喔。

要怎麼處理磁磚彭共?

昂睦處理的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打掉重鋪,另一種則是局部修復,說明如下:

(一)地板磁磚打掉重鋪

當家裡遇到大面積的磁磚爆裂、隆起,也就是整個地面結構已經被破壞,如果單單只要局部修復,全部重新鋪設雖然會比較花時間、費用高一些

但是打掉重鋪,才能確保每一個地方都可以獲得較好的施工水準,這是一個比較安全的作法。

如果選擇全部打掉重做,這麼浩大的工程建議昂睦多年來的經驗豐富,可視家庭需求與我們討論是要改用木紋地板或是一樣鋪設磁磚。

(二)局部修復磁磚

若發現家中磁磚只有輕微裂縫時,可先觀察地板表面,如果只有三到四塊隆起破裂,那麼趕緊進行局部修復即可,否則等到整片澎共,再請地板修繕來處理,那絕對非常劃不來。

昂睦所提供的磁磚修補技術有五大特點👍:

尤其灌注修補工法與傳統泥作工法最大不同在於灌注修補工法不需要敲除磁磚,另外除了方便針頭注射,必須切開磁磚的切割聲外,幾乎沒有噪音跟灰塵

通常只要一兩天時間就能完工,民眾不必搬家拆裝潢,施作費用也最經濟實惠

而且灌注工法最大特點就是不會有水泥,所以施工的時候,不會讓家裡灰塵滿天飛舞,不需要二次清潔

我們的施作案例

局部施工

地板重鋪

臺灣氣候溫差大,有時也有地震,磁磚膨脹爆裂問題時有耳聞,所以平時要觀察磁磚是否有隆起或輕微裂縫的現象,建議就要及早處理與補強

當您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或是臉書,拍照給昂睦專業施工團隊,讓我們搞定您家中磁磚爆裂的問題喔💪

連絡電話:03-667-0518

公司地址:300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二段8號

FJ1548RGRFG165VRGR

地磚使用的時間久了,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那麼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苗栗貼外牆瓷磚翻修推薦

一、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是什麼呢

1、自爆,地磚鋪設的時間久了也會出現自曝,因為室內溫度變化導致瓷磚受到牆體的壓力,時間久了就會自爆。 桃園磁磚破裂收費

2、熱脹冷縮,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夏季,不同材料的伸縮係數不一樣,牆體的主要材料為鋼筋混凝土,與它比起來瓷磚的伸縮性數要小很多,那麼當溫度變化時,瓷磚幾乎沒有變化,即溫度下降時牆體就會收縮,而瓷磚收縮的很慢,這就會使瓷磚被牆體擠爆。

3、粘合劑品質差,一般鋪貼瓷磚都會拿水泥砂漿為粘貼劑,將水泥與砂漿依照1比1的比例配比,假如配比不恰當,則無法達到需要的粘度,苗栗磁磚施工修繕推薦此外砂子的含土量太高或品質不達標,也會導致粘貼不牢固,從而出現瓷磚空鼓、脫落的情況。

二、瓷磚鋪貼的注意點是什麼呢 新竹貼牆壁磁磚翻新費用

1、選購瓷磚時要確保外層包裝上面的各種標識齊全,像是型號、顏色、尺寸等等。

2、同一平面施工的瓷磚型號與尺寸必須統一,否則就會影響到整體的美觀。 新竹地磚空心隆起翻新推薦

3、鋪貼瓷磚以前需確保牆面平整穩固,因此需對牆面做處理,像是找平、噴水、除雜等等。 桃園貼牆壁瓷磚修繕推薦

4、鋪貼的時候必須做好各個步驟的檢查與複查,假如是大面積的施工領域,需將它分成幾個小湯圓來檢驗,正常是每50平米當做一個檢查單位。

桃園磁磚凸起翻新費用小編總結:以上就是地磚爆裂拱起的原因,從上述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導致它爆裂拱起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具體是哪一種?

只要依據自家的實際情況來判斷。我們在處理這種問題時,需依據它的緣由來選擇恰當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在達到修理目的的同時避免很多麻煩,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苗栗外牆瓷磚脫落收費

一個協和醫學博士自白:我為什么沒當醫生  文/高鵬shiowey  17歲那年,出于對某種生活的模糊憧憬,我報考了中國最好的醫學院。直到交志愿表的前一個月,我還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醫學生。就在這時,朋友向我說起她看過的一個紀錄片,說的是協和醫院婦產科名醫林巧稚,說她如何醫術高超,做人一品,說那灰磚綠瓦的醫學院如何著名,如何培養一流的醫學生。幾句話勾勒的圖畫,在一剎那擊中了我的某根神經。因為17歲的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走一條不同于別人的路。我一邊覺得這8年醫學生活會充滿艱辛,一邊又覺得它將不同尋常、不落俗套。  同級的30個新同學見面后,便開始交換理想,大部分女生都是受了林巧稚的鼓舞進了協和醫院,并立志要做當代名醫。只是很快,這些輝煌與欣喜便被稀釋,接下來是真實生活一波接一波的長久考驗:我們宣誓過希波克拉底誓言,硬著頭皮解剖了半年的尸體,早上睡眼朦朧地給全病區的病人扎針抽血,搶著給闌尾炎病人做手術,每晚自習到深夜12點以后。直至最終,我們把幾年學過的內外婦兒幾本大厚書摞在一起,把自己困在教室里一個月,昏天黑地。然后熬過了冗長的畢業考試。  我數了一下,除了選修課之外,8年下來大大小小總共考了59科。而在這8年中,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說醫學本身是門并不完美的科學,那么從事醫學的醫生,就是選擇了一份背著人道主義重擔、過程卻冷暖自知的職業。這份職業,承擔著來自病人類似上帝的期待,卻脫不了一個凡人的身份,脫不了身邊需要面對的瑣碎現實。  8年后我畢業,沒有做醫生。畢業那天,我穿著博士服,導師則打著印有YALE(耶魯大學)字樣的領帶。我們合影,然后說再見。早年畢業于教會學校的導師看著我,忍不住說:“你不做醫生,很可惜”。  那段時間,媽媽經常在電話里說上樓很吃力,這表明她的風濕性心臟病加重了。我讓她來北京復查,如果可能就做次介入性的球囊擴張術,強度也不大,還能解決點問題。靠著在醫院積累的關系,我事先進行了周密的安排。但就在治療前,一項必須的檢查除了發現重度二尖瓣狹窄外,還發現她的瓣膜有血栓。醫生說這種情況肯定不能做球囊擴張了,如果要做,必須是開胸手術。在拿到檢查單的那一刻,我的眼淚忍不住落了下來。  對當時月生活補貼僅200多元的我來說,5萬元的手術費,是個龐大的數字,去哪兒籌這筆巨款呢?那晚,按照實驗計劃,我必須去豐臺區大紅門屠宰場取10只豬眼睛回來做實驗。與外面漸歸寂靜的世界不同的是,屠宰場上班的時間是午夜。我先在漆黑的夜里等了一個小時。待工人上班后,我穿過血流成河的地面,聽著豬臨死前凄慘的哀鳴,看著工人麻利地用刀剜出5頭豬的眼睛。我飛快地付了50元錢,逃離了現場。  我拎著盛著豬眼睛的冰盒回到了昏暗的實驗室,強忍著瞌睡,在地下實驗室一直忙到天亮。等我回去時,媽媽還在等我。她態度堅定地告訴我:“我想好了,暫時不做手術。”作為一個醫學生,我沒能說服媽媽。當然媽媽和我都明白:即使媽媽被我說服了,我也付不起這筆巨額手術費。  這一夜對我來說,刻骨銘心。  第二天中午吃飯時,導師對我說:“聽說科里名額緊張,今年的已經用掉了。現在有些事很亂。不過沒事,你看這樣行不行?我的科研經費賬戶里還有差不多3萬美金,我可以去跟院長說,要求你留在眼科,我用科研經費付你工資,帶你看門診。這樣,以后咱們爺兒倆每周可以抽兩個半天去圖書館,一起討論問題,把我會的全教給你。我相信你會是個很有前途的醫生。”他描述的生活讓我有一刻的向往和動心,但很快就被現實淹沒了。  我不敢看老人的眼睛,真不知道怎樣告訴他。就在昨天,我已打定主意,離開醫院去美國做科研。我最終還是咬咬牙告訴導師:“我不打算做醫生了。”  “多可惜,為什么?”老人很驚訝。  為什么不做醫生?有的理由我無法跟老人說。他一生思想那么單純,心態那么樂觀。他能懂得身處在我們這個年代,一個平凡醫生精神和物質分裂的矛盾嗎?他會認為現在醫學需要解決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知識,還有其他問題因為過于宏大過于龐雜而無法解決嗎?他能接受張孝騫、林巧稚時代已經像一個純真的童話年代一去不返了嗎?他能告訴我一個有宿命感、同時又追求豐富性、多樣化的年輕醫學生,怎么在以醫學為職業的一生中得到內心的幸福和平靜嗎?  8年前,我因為林巧稚、琉璃瓦、救死扶傷選擇了學醫。8年中,我也曾品嘗過學醫的幸福,也像我的同學一樣,為學習醫學知識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但是這幸福這艱辛,最終在渺小個人、龐大社會、迅變時代、科學進展的雜燴湯里被漸漸稀釋。  鮮為人知的隱痛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一位在急診輪轉的同學問大家:“一個車禍外傷大出血的病人被送到急診,沒有擔保人,沒人交住院押金。經濟情況不明,給不給他治?”如果按照上學時我們所受的救死扶傷的教育,當然無需思量,馬上搶救。但按照現實醫院的教育結果,首要的問題則是醫療費由誰來付?假使當班醫生被油然而生的責任感驅使,不問費用便救死扶傷,最后極有可能挨醫院訓斥。  此外,假使這個病人因沒錢而取不到藥,單單指責這個醫生不救人就有點冤枉。眾所周知,現代醫院分工嚴格,醫生只是大體系中的一個小分子,他不能指揮整個醫院,甚至連藥房他都使喚不了。與以往在家看病抓藥的老中醫的權限不可同日而語。但在報紙的社會新聞版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報道:病人性命攸關,醫生見死不救。仿佛醫生個個都是勢利眼,只給富人治病,不給窮人看病。  在看病這件事上,我們往往簡化為醫生和病人兩個人之間的事,而忘記了醫患身處的醫療環境。我們能看見的只是醫生,醫生是代表醫療露臉和我們面對面的那個人。但不應將患者對醫學、醫療、保險體系的不滿和怨憤,統統轉嫁到醫生身上。  有一項調查其中問道:“你是否在臨床工作中遇到過醫患糾紛”?在被調查的200多位醫生中,大多回答是“太多了”、“我剛剛還碰上一起”、“我的同事前兩天被打了”。基本上被調查的每位醫生都遇到過醫患糾紛。輕則挨譴責怒罵,彼此不歡而散;重則患者告上法院,甚至醫生遭受暴力。當被問到你最怕什么時,被調查的醫生幾乎眾口一詞:“醫療糾紛”。  在越來越多人們的印象中,醫生的形象從未像今天這樣歧義橫生。但很少有人確切知道醫生這個職業的辛勞與風險。有項調查得出結論:“如今醫生已經成了世界上最不健康的人群。他們死得比大部分人都要早,比其他人更容易自殺,更容易患上心臟病和胃潰瘍,比其他人群更需要有心理咨詢,比他們的同時代人更容易酗酒和吸毒。他們的婚姻持續時間不長,他們在巨大的壓力下步履維艱,不堪重負。”  當醫生成為病人  有一位美國的老教授,行醫50年,到晚年時得知自己得了喉癌。他成了病人。他從“站在病床邊”,一下子變成“躺在病床上”。重新審視著眼前的醫學、醫院和醫生,頃刻之間他獲得了不同的意義——屬于病人的意義。他回憶自己曾經作為醫生高高在上、習慣發號施令,但自己成為癌癥病人后,遭遇和心情與其他病人如出一轍:他不敢面對疾病的真相,他被護士嘲笑“脖子短”,醫護人員無視他的尊嚴,他眼前的商業醫療環境一味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他自己開始意識到,其實“這些問題當然是在我生病以前就已經存在的,可是直到自己成為病人以后,再度回來工作時,視野才被打開”。一個醫生什么時候才能真切體會到病人所面臨的問題,也許只有等他成為病人的那一天起才能覺悟。  這位老教授如此對比角色轉換后的感受:做醫生時,他習慣做命關病人生死的決定,習慣擁有權力。可當他是病人時,這些權力消失得無影無蹤。成為病人后,盡管他也認識幾個熟人,但他也只能像所有病人一樣,做一件事—等待,等待,再等待。他時時會碰上等了一個小時但看病只花了5分鐘的情形。處在“病人”角色的他,終于意識到,醫生的一點點同情心對病人是多么意味深遠。這位德高望重的醫生成為病人后,還經歷了兩次被醫生“誤診”的倒霉經歷。他本可以控告誤診的醫生,但回想從醫這么多年,從沒被病人告過,可他自己肯定也犯過類似錯誤。  正如他所言:眼前每次痛苦的經歷,都能讓我設身處地地想起當年自己行醫時的情形,我更愿意把這些經歷告訴自己和年輕的醫生,成為他們日后行醫的教材。他在《親嘗我自己的藥方》一書的序言中說:“如果我能從頭來過的話,我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醫,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給人這種重新來過的機會。我能做的,就是告訴你,在我身上發生了什么事,希望你我都能從中得到教訓。”  關于患:誰是你需要的好醫生  是不是態度和藹的醫生,就是我們需要的好醫生?是不是名聲遠揚的醫生,就是我們需要的好醫生?  我曾見過這樣三位醫生。  一位是待人和善的女醫生,她對病人總是輕聲細語,關懷同情。在與她交往的過程中,病人肯定能滿足人情味的強烈要求。但是這位醫生直到50歲,依舊是副教授。同事評價說她臨床邏輯不太清楚,也很少更新知識,更沒有能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  一位是當到副教授后,中途出國讀了個藥理學博士學位,在美國有了自己的實驗室,發表了不少科研文章。然后有一天,他回國發展,繼續回到臨床。因為他的科研優勢,很快在醫院就獲得了教授職稱,還當上了科室主任。但是在真正手術的時候,他的技能其實已經不如一位天天泡在臨床的主治醫生了。可是,這樣的內情,一個普通病人在門診是無法知曉、也無法判斷的。  還有一位是做心導管非常出色的醫生,但是他的職業生涯有一個致命的薄弱環節,就是學位是本科。這個文憑上的缺陷直接影響了他的晉升,影響了他蒞席各種學會獲得光鮮頭銜的可能。在一個不知情的病人眼里,根本了解不到他真正的臨床技術,也就是病人最關心的醫術。  那么,我們怎么給自己選一個好醫生呢?在現在的醫生評價體系中,一位資深的醫生,其學術成就,或行政頭銜,都會給這位醫生帶來更多的名氣。但對具體的病人來說,更重要的其實是,人情味和醫術。如果實在不能兼備,那應該是醫術對病人更為重要。  一個朋友患了子宮肌瘤,需要做手術,本來覺得腹腔鏡就能解決,問我去看誰。我給了她兩位專家的名字。結果她看完告訴我,一位專家告訴她,因為肌瘤的位置長得比較棘手,周圍有血管和尿管,所以腹腔鏡未必能解決,恐怕需要開腹。我問了問同行大夫,結果這位大夫一聽就明白了,說因為這個醫生的手術風格就是過分細心,所以有人可能用兩小時做手術,她可能用三小時。有人可能不覺得危險的位置,她可能會覺得風險很大。  我立即把這番話告訴了朋友,她驚叫:這里面學問太多了!我問她:“你是愿意肚子上開三個洞做腹腔鏡呢?還是愿意冒著開腹的風險?”既然就做這一次手術,就要想辦法盡可能去找個最適合你病情的好醫生。  那么,中國醫生的醫術究竟如何呢?一位國內免疫內科的教授對我直言:“不要以為美國的風濕免疫學有多強,他們只不過掌握了科研話語權,有基金去搞基礎研究,實驗室結果出得比我們多。要是論臨床經驗,我感覺他們還真不如我們,還是中國的某些醫生更厲害。我一上午的門診,能接觸到好幾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我們病人多,病種多。但是在美國,如果一個病房里收進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人,幾乎全內科的實習醫、住院醫生、教授都會跑來看。”  現代聰明病人  我的一位朋友住進婦產科腫瘤病房,她進去的時候手里捧的是《別讓醫生殺了你》。她的這種行為,有力地挑戰著醫生的權威性。這樣的病人,醫生管她們叫做“刺兒頭”病人。比如,我那在婦產科的大學同學就直言不諱地說:我喜歡從農村來的病人,老老實實,一句不問,而那些城市里的知識分子,特別是女知識分子,事兒事兒的,問題有一籮筐,看了就頭皮發麻,不知道哪天就會找你麻煩。  手捧《別讓醫生殺了你》的這位朋友,繼續按照她自己內心的目標和愿望行事。因為在她看來,她的最終目標是——爭取最好的醫療,為自己的健康打算。為什么看《別讓醫生殺了你》?她的解釋是:這是我第一次住院,我總得了解一下醫療這一行的真實情況,從各個方面,好的壞的都要看一看,然后,我才知道怎么防患于未然。  自然,面對醫生,她的問題也有一籮筐。比如,醫生給她選擇治療方案時,她會問這位醫生為什么建議先手術后化療,問那位醫生為什么又建議先化療后手術。結果她發現這兩種治療方案的療效并沒有顯著的差異,只不過是這兩位醫生不同的治療哲學、不同的治療習慣而已。  據她回憶,幾乎每天查房時,醫生走到她的床前,她都帶著笑容,準備了起碼兩三個問題準備提問。不僅如此,她還找來了醫學院的婦產科學課本,來來回回讀了好幾遍。她詳細地了解了她所患疾病的治療歷史、演變以及目前國際的最新進展。其中有些趣聞和故事,我從來沒聽過。  在給她靜脈插管以便打化療藥時,疼痛曾讓她大呼小叫,但這樣的結果是——病房里找來了最有經驗的老護士給她插管。老護士使出絕招,輕飄飄地就插進去了。最后她出院時,她問管病房的老教授:我現在對這種病的了解是不是已經相當于一個起碼醫專學生的水平?老教授不得不佩服地點頭說:你的水平豈止醫專,有些本科的學生可能都不如你鉆研得深。  這樣的一個“刺兒頭”病人,在治病的過程中,一直在強勢但友好地爭取最好的醫療,力圖和醫生保持平等,力圖把自己放在能和醫生對話的位置。最后,她贏得了醫生的注意力,帶著健康滿意回家。不僅如此,她甚至還和其中的一兩個醫生交上了朋友。以至她復查時,只要往門診一站,醫生就會回過頭來像老朋友似地跟她打招呼,問長問短。  醫生和患者永遠是勢不兩立的敵對方嗎?兩個凡人之間的溝通,最柔軟之處在于——坦率和真誠。做一個能吸引醫生注意力但又不讓他反感的病人,需要一定的公關技巧。這聽起來有些悲哀,有些悲壯,但也算是當前,我們在冷靜面對現實時的一條解決之道。這眼下的現實是什么呢?醫生在上學時沒有學過溝通技巧,工作后也沒有競爭環境、沒有職業訓練要求他必須注意溝通技巧。而醫患關系正走向對立的方向,越來越多的醫生和病人開始防范,而不是對話。  當病人成為醫生  美國一位女病人的經歷發人深思:她一生兼著雙重身份:全職病人,同時也是全職醫生。她患了一種罕見的先天免疫缺陷綜合癥,曾多次因感染住院。她得過名目繁多的感染疾病,做過許多次骨髓活檢,并且醫生還一次又一次警告她,你隨時可能得上淋巴瘤或其他癌癥。她躺在病床上如此痛苦,曾苦苦哀求一死了之。后來,她決定去學醫。原因只是因為一個生病的人想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病,以更好地了解那副身體,重獲對身體的掌握權。  還有一個原因,是她每個月都必須靜脈注射抗體和干擾素,單單這筆費用對她來說,就是巨大的天文數字,而當醫生能減少這筆開支。兩個原因放在一起展現的是,對一個面對疾病的人,精神和物質層面的雙重需求。如果別人都幫不了,那就自己動手干吧!當個醫生,也解決了醫療費。后來成了醫生的她這樣寫道:  “我遇到的病人塑造了我日后成為什么樣的醫生。我從里到外了解這個行當。我不僅知道身體出了什么毛病,還知道對有毛病的身體背后的那個人意味著什么。  ”不管怎么說,如果你病了,你最后想聽的才是醫生他自己的問題。  “我能把我自己的病人經歷反過來用,我對待病人就像我自己怎么要求醫生對待我那樣。這種經歷,更有助于我和病人的交流。”  這位先天免疫缺陷的女醫生,以獨特的方式,理解著貫穿生命中的疾病、恐懼和無常。她告訴大家的是:世界沒我們想像得那么糟。  不管是醫生還是病人,感恩每句親切的話語,每次仔細的檢查。要知道“控制疾病不是件容易事”。還有,“疾病普遍存在,并最終獲勝。我們會失敗這是當然的事情,死亡最后獲勝。當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就知道我選擇從事的職業是一個注定——美麗的、榮耀的失敗。”  現代醫學困境:好醫生和“牛”醫生  一位朋友的乳腺上長了個腫塊。大半年前,她去看的是一位70多歲的乳腺外科專家。有天,我接到這位朋友的電話,語氣焦急,她說剛去做了個B超,單子上寫著:乳腺腫塊邊緣不清,血流豐富,懷疑是惡性腫瘤。朋友心情極其低落。  轉天,她拿著B超結果再去看這位老專家。老專家仍堅持說:“目前很難說是惡性,相信我這雙手,再去找個高手做B超吧。”朋友找到了B超高手又做了一回,第二份B超結果居然是:邊緣欠清,血流不豐富,乳腺增生,建議隨診。兩份結果截然相反,她哭笑不得,手足無措,不知信誰。  在這兩份結果的折磨下,朋友似乎成了一個執著討說法的“秋菊”,又馬不停蹄地去看了北京其他醫院的許多醫生。無一例外地,這些醫生的建議都是:切出來看,病理結果一出來什么都清楚了。她又轉過來問我這個醫學生的建議,我說出來的話和那些醫生如出一轍。她再去問老專家,老專家卻仍說:不要隨便動手術,相信我這雙手吧。  她又去做了份鉬靶檢查,結果也是提示乳腺增生。再拿著結果去看老專家門診的那一天,前面還有幾位病人,她坐在走廊里等。這時,一位中年婦女突然闖進了老專家的診室,沖上前去,對著老專家一陣拳頭落下。70多歲的老專家被打得頭發零亂,表情痛苦。***把老專家和女病人帶走時,身材高大的他,看見人群里的我朋友,正了正色,說:“改天來看吧,不要掛號,直接來吧。”  動手打人的這位女病人,5年前曾看過老專家,當時因為乳腺癌病情已到晚期,老專家動員病人做全乳切除,否則復發的可能很大。這位女病人切了乳房,倒是再也沒復發。但她的生活卻因這場病和這次手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下了崗,離了婚,經濟窘迫,生活無著。這位女病人把眼前自己悲慘的生活,都歸咎于5年前老專家建議她做手術造成的。所以,5年后,她來到門診用自己的方式發泄著對老專家的怨恨。  我朋友問我,為什么別的醫生都建議她把腫塊切了,看病理結果?為什么老專家冒著可能被病人動粗的危險,建議她不要輕易動手術,請她相信自己的那雙手?  當法律介入了醫生和病人的關系之后,當我們的生活里充滿了對醫生的抱怨、戒備甚至敵視后,醫生從病人那里也越來越得不到人情味的回報。他們在給病人做決定時,漸漸學會了保護自己,給一個四平八穩的決定,給病人一個清晰、明確、可衡量的結果。朋友咨詢的那些建議她手術的醫生,出于對腫塊性質的不可知,所以建議她一切了之,病理結果出來后,便真相大白。這樣的醫生,在法制社會里算是好醫生。他們四平八穩,看所有的乳腺腫塊,在良性和惡性定不了性時,都會勸病人切了算了,自己也摘得干干凈凈。  但老專家希望盡量少地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不想讓病人無端地多挨一刀。“乳房對女人有很重要的象征意義。一個被刀割過的乳房,終歸是不完整的乳房。”他不惜冒著可能被埋怨、被誤解的危險,告訴病人在他看來認為最合適的選擇。“請相信我這雙手吧。”這樣的話,不知道在現在,還會有幾個醫生能說出來,也不知道那些懷著戒備、提防之心而來的病人,有幾個愿意相信這位一腔真誠的醫生?會不會日后腫塊真成了惡性,反過來把醫生告上了法庭?  “你說,他圖什么呀?”我朋友這么問我。  我說,這可能是一個現代好醫生和一個瀕臨絕種的“牛”醫生的區別吧。就像裘法祖那樣的外科巨匠,反而不一味推崇“手術刀至上”主義,而是主張“能夠不開刀的就不需要開刀,能夠有小的開刀的,能夠解決問題的就開小刀,如果必須要開大刀的人,要開得徹底,要開得好”。  只剩下治病,不再是治人  如果你面前有兩個醫生,一個醫術高超但待人冷漠,一個醫術平庸但待人和善,你會選哪個?朋友小何說,如果只能選一個,她會選擇后者,醫生首先要有人情味。小何的一次看病經歷,發生在被老板惡整的那幾個月。成為“辦公室政治”犧牲品的她,郁悶至極,經常感到胸口悶、呼吸困難、心跳快、手腳麻。她脖子看上去也有點腫,以為是甲亢,去醫院看了好幾個科,醫生都是給她了化驗單,然后看了化驗結果說——沒事,回家待著吧。  “最后看了個內分泌科的小醫生,她看了化驗單之后,可能看我挺順眼,也可能碰巧那天她不太忙,她就問我最近有沒有經受過什么打擊或者不順利。我看她那么面善,就聊起了被老板惡整了好幾個月的前前后后。結果,聊完了,感覺好多了。后來她告訴我這叫過度換氣綜合征。我用她教的方法,不舒服時對著一個塑料袋呼氣吸氣,感覺好多了。”  但醫學的發展,可能是以喪失溫情為代價的。被譽為“現代科學之父”的喬治·薩頓,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斷言:“科學的進步,已經使大多數的科學家越來越遠地偏離了他們的天堂,而去研究更專門和更帶有技術性的問題,研究的深度的日益增加而其范圍卻日益縮小。從廣泛的意義來說,相當多的科學家已經不再是科學家了,而成了技術專家和工程師,或者成了行政官員、操作工,以及精明能干、善于賺錢的人。”  這段話同樣適用于現代醫學。醫學,原本是一門時時需要以人為本的科學,而現在,它越來越顯示出專業主義的冷酷秉性。  小何因時常發作的腰疼,決定再次去醫院看病。她問我意見時,我說如果你能做到不厭其煩的話,那就去吧,但在當天肯定得不到醫生的結論。她做好了不厭其煩的心理準備去了醫院,先是醫院的導醫臺把她分到了婦科。她掛了一女副教授的號。醫生給她開了一堆檢查:血常規、血生化、宮頸刮片、B超……許多檢查她連名字都叫不全,也不知道作何用途。醫生說等這些檢查結果出來后再來。一周后,等所有結果出來后,醫生說:婦科沒事,去腎內科看看。她去了腎內科,又是一堆檢查,一周后,結果正常。醫生冷冰冰地說:我這里沒事,去骨科看看。小何問我:“這些學醫的人就這么給病人一個說法的?好像我在他們眼里只剩下解剖結構,還按器官系統劃分。”  除了簡單歸罪于醫德醫風下滑之外,其實,導致醫患之間像今天這樣難以收拾的尷尬局面,并不能完全責怪作為個體的醫生。他們每個人其實都面臨著兩個難題:一邊是患者一如既往對醫生人情味的要求,一邊則是現代醫學分工日益細化的現實。難怪有智者悲嘆:“技術專家如此深地沉浸在他的問題中,以至于世界上其他的事情在他眼里已不復存在,而且他的人情味也可能枯萎消亡。”因為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使原先幾千年來一個醫生面對一個病人的對話氛圍,已在短短幾十年內,猛然切換成了“一個醫生面對一個器官”,甚至“幾個或是十幾個醫生面對一個病人”。我們進了醫院,就像變成了一架盛著出錯零件的機器。我們上流水線,醫生看他負責的那部分零件,而對于醫生來說,這零件不管來自誰,都是一個樣,他只管維修,就像汽車維修站的工人一樣。  而在100年前,還是一個醫生只面對一個病人的情形。那時的醫學,沒有那么多精確定量的檢查儀器和指標,主要靠經驗、感覺,在醫生和病人直接接觸的過程中完成。“人情味”成了那時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重要調料。  今天,醫生的情感因為失去往日的專注性而日趨冷淡。現代醫學似乎在人文層面上,進入了一個沒有轉角可言的尷尬境地。(www.lz13.cn)而在醫學“科學主義”漸漸成為大家的信仰時,接近平民的溫情,可能恰恰是醫治人們對醫學冷漠偏見的良藥。  我的母校,曾是20世紀初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支持的醫學院。它在中國最初的起源,曾和醫學傳教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時,“醫學傳教士”面對的病人包括身體和靈魂。  上學時,老師曾給我們講過這樣一段歷史:學校的第一任公共衛生教授蘭安生(John·B·Grant),率先賦予了冰冷的“白大褂”以溫情。他的解決之道是在北京城內成立了“社會服務部”,提倡醫生、護士走出醫院,走進胡同,拉近和市民的關系。蘭安生教授還邀請“國際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到協和醫院講課。晏陽初諄諄告誡協和未來的醫生:“你們需要一個科學家的頭腦和一顆傳教士的心靈。”  當時還是學生的陳志潛也在聽眾席中,甚受觸動。日后,他脫下“白大褂”,換上“灰長衫”,博士下鄉,來到中國農村。這位“中國公共衛生之父”,自己當醫生,妻子當護士。他立志賦予醫學以更多的溫情,在醫患之間,尋找更廣層面的解決之道。 一個公務員考試資深落榜者的自白 一個中國高中畢業生的自白 高三勵志故事:一個高考落榜女生的自白分頁:123

新東方勵志文章:我們想要的和我們能得到的     我們不能擁有的,往往都是我們沒想過要得到的;我們真正服從的,是我們自己的目的和需求。      溫斯頓·丘吉爾曾經說過:“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特殊的時刻,他就是為此而生。這個特殊的機遇,如果他能夠把握,將使他得以完成自己的使命——一個只有他才有能力完成的使命。此時,他將感受榮耀與偉大,這就是屬于他的輝煌時刻。”    有一則故事說的是:詹姆士年輕的時候除了打拳,沒有別的生存技能,但是拳打得又不好。每一次在拳擊臺上,不被對手直接打倒就算好運了,所以靠打拳為生的他也不能賺到更多的錢。    經濟危機來臨,整個美國處于大蕭條狀態。沒有多少積蓄的詹姆士一家五口,掙扎在生活的死亡線上。如果詹姆士想讓妻子和孩子活命,他就必須要賺到錢。(勵志一生 https://www.lz13.cn)對于沒有其他技能的詹姆士來說,惟一能夠賺到錢的本事就是打拳。最后,這個從前屢戰屢敗、離開拳臺許多年的人,為了能夠讓家人活下去,決定重回拳臺。這一次,走上拳臺的詹姆士仿佛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曾經戰勝過他的很多對手,這一次卻紛紛倒在了他的面前,詹姆士拿到了豐厚的獎金,并奪得了拳王的稱號。    在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詹姆士,為什么這一次會如此神勇,與年輕時候的他判若兩人?詹姆士輕聲地說:“因為我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當記者問他想要什么的時候,他簡單地說出幾個字:“牛奶和面包。”    讀到此刻,內心無比感動。樸實的言語道出了現實生活的殘酷和樸實無華的奮斗真諦:我們不能擁有的,往往都是我們沒想過要得到的;我們真正服從的,是我們自己的目的和需求。    像詹姆士一樣,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曾因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屢戰屢敗過,也曾迷惘過、彷徨過。僅僅是“面包和牛奶”這樣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我們可曾在成功的路上徘徊過許久?知道與不知道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想知道和能知道也迥然不同。知道自己要什么,是決定我們一生的重要因素。    很多時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什么;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可能連自己想要去做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們不能擁有的,往往都是我們沒想過要得到的。英文中有一段話說得好:It is not what you want in this world, but what you get; and you do get what you want if you know what you want and want the right things.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我們有想法,不一定有辦法;我們有能力,不一定有平臺;我們很努力,不一定有機會。其實,所有這一切比起自己想要什么來說都顯得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在一段時間內蟄伏,但不能允許殘酷的現實閹割我們的想法。思路決定出路,目標決定我們選擇現在去做什么,決定我們每一步該怎么走,每一階段又該實現什么目標,事情應該做到什么程度。所有問題和細節搞清楚之后,就大步流星勇往直前走下去。記住,很多時候,決定我們的不是路,而是路上的腳和腳上的心靈。    成功——就請邁開我們的腳步,釋放我們的心靈!閱讀了本文的用戶還閱讀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成功勵志:新東方成功的啟迪] [新東方老師們勵志語錄集]分頁:123

關于人生意義和困境的一點想法    文/宋歡平    最近被很多事情觸動,有些想法,一直想著記下來。內容比較雜亂,就用了這么大的題目,我知道肯定罩不住,但又如何。這世上,不管做什么,總有比你強的人,難道就不說話了嗎?且當個嘗試,分享給所有有緣人。    人生的意義的討論:    浙大剛又有位同學自殺了,留下了一封遺書。他說當年來浙大就是尋求人活著的意義,歷時三年的思考,結果還是無意義,然后就站在知識的殿堂圖書館上一躍而下離開了。看過他的遺書就會知道中,他身上真是充滿著浙大工科男的優秀品質:邏輯性和執著力。    我相信思考人生的意義是絕大部分人成長必經的一道題目。人的局限性勢必使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執著的人是凡事都必須給自己一個說法才能安心的。    我個人最喜歡周國平的說法,大體上就是:人生只是體驗,追尋意義多半會是徒勞的。他的一個邏輯假設讓我頗為震撼:如果一個人,陷入永遠無法掙脫的巨大痛苦中直至死亡,這樣的生命的意義在哪里?無法掙脫的苦難,體驗給了人崇高的尊嚴。在這份痛苦的體驗中,人性會得到升華,苦難本身就造就了人生的意義。    樸素的對待困境的態度:    事實上,我相信像這樣哲學思考人生無意義而選擇死亡的是少數,更多的是承受不了生活中的困難,精神身體出現崩潰走向滅亡的。    我發現絕大部分困境都是相對的,暫時的。對待困境的態度和方法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真正的智慧。在自己深深陷入某個困難的時候,一般來說,自己的眼光是很容易受局限的,跳出困難看困難很困難但很有必要,且一定會有積極的作用。    理性,深刻,睿智都是男人需要的品質,我覺得這些品質一定是敏感的人經過各種挫折后才能獲得的。我認為提升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體驗和閱讀,體驗是深刻的,閱讀是經濟的。和睿智的人交流以及讀好書都是閱讀很好的途徑。沒經歷過大事和沒看過幾本大書的男人多半不會太成熟的。    我想講三個真實的故事:    研究生畢業的故事    在我剛畢業工作的時候,看到一則新聞,清華同一屆的某位同學因為抑郁癥自殺了。細讀后,我被嚇到了,我發現他的經歷和我何其相似,我只是有幸走出來了,他卻不幸得了抑郁癥后來離開了。其實如果現在的我能和當時在困境中的他交流下的話,可能就能挽回一條寶貴的生命。    他清華本科,成績優秀報送研究生,研一專心科研,發現行業最牛的人都在國外,準備雅思,計劃出國讀博,研二由于論文沒有著落,開始少言語,出國也不說起了。后來陷進去而發展成抑郁癥,最后離開人世。    了解我的經歷的人,都知道這個經歷和我是何其的相似,只是我在最困難的時候,一直有蘇晨陽的陪伴和鼓勵,也幸運的在最后,論文也發表了而已。    但其實回頭看看,論文有那么重要嗎?所謂的科研,所謂的學術,里面有多少水分,有多少是運氣的成分大家都懂。可是當人陷進去的時候,唯獨自己是看不懂的。會覺得這東西是最重要的,好像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一樣。    這個事后,我一直擔心我的學弟學妹們,碩士博士擴招現在已經很普遍,畢業要求也一再升高,可是雜志就這么幾本,會出現一大批畢業出現困難的同學。如果你有幸看到了此文,我想告訴你:畢業不了沒什么,并不能說明你能力不行,原因永遠不是你單方面的,導師的支持不足、課題組實力不夠、課題的方向不如意、審稿人當時的心情不好都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沒什么大不了,延期一年甚至放棄學位都不會對人生存在大的影響的。    社會永遠是包容的,價值標準永遠是多元的,有著太多學校成績很失敗走上社會很成功的案例了。別太執著于這個困難里面,多走出來看看,你可以找打掃衛生的阿姨聊聊,可以找保安大哥聊聊,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有困難,且很多方面不如你,但他們樂觀開心。人生幾十年,開心是很重要的。    高中生接受不了學校教育退學的故事    上半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了解到一個高中的孩子,對學校教育徹底失望了,他選擇離開學校,但又很痛苦,不僅因為不被理解也因為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這是一部分他的文字:“自打開始了義務教育,小學—中學—大學,基本上成了軌跡。走在這條路上,到底有多少人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呵呵,反正就一條路,要什么方向啊?!可是我,并不想這樣如同木偶一般得搖搖晃晃下去啊!可是,我自己的目標,我現在還無法看清。但是,我絕對不要去做機器的奴隸。(人生感悟  www.lz13.cn)寫字樓中密密麻麻的打字聲?對我來說只是壓抑。”    我很難想象這是一個高一的學生的思考,他多么善于思考,且肯定當下面臨著巨大的痛苦。我就想著認識下,和他漫無目的的聊聊天,說說我看到的這個世界,然后我就去了。    去之前,我想了很久,聊什么呢,很多他在痛苦的事情,我也還在痛苦著呢,后來自己整了個大綱,大概就是這些內容:“1、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的一些事:鄧飛的免費午餐,于建嶸的隨手公益,烏坎村的選舉;2、互聯網在快速改變中國:各種互聯網創業故事,如某剛同學土木專業勉強畢業做的游戲能搞到騰訊社區第一,如蘑菇街倆浙大人買房創業屌絲變高富帥;3、政治上評價機制探討:清華學生快速升官的好與不好,你能有什么更加好的評價機制嗎?4、男人責任感,逃避是不可能的,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哲學意義上,每個人都處在困境中的,沒有出路的,但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找到生活的意義;5、理想主義是有力量的,實踐是關鍵。老羅,韓寒,甚至到要顛覆建筑業的張躍。社會除了陰暗面外,還有很多有意的事,大家都在努力;6、視野是受閱歷限制的,只要走到越高的層次才能看到越深入的東西。學不全學精通也可,但必須要有擔當為自己找出路。7、聊了浙大的好處。”    聊天從晚上7點一直進行到了11點多,結束后我就走了。后來,他就回學校了,我相信他看到了生活中還有另一面的東西,他跳出了那個局限的高中來看自己的生活了,然后他就豁然了。我相信具體的困難也還會存在,但不會讓他那么痛苦了。他說,認識我后,他給自己定了考浙大的目標,然后就開始他自己的努力。聽他媽媽講,半年時間來,成績從幾十名進步到十名以內。我覺得這些都挺好,能不能來浙大,很多偶然因素,只能祝福她。但看待世界和困難的角度,我相信他變化了很多。    其實說實話,這事情我真的很得意。    企業家大起大落的故事    最近一個很好的機會采訪了杭州某位做服裝20年的企業家,他的大起大落后的豁然以及豁然后的專注給了我一些啟發。    “年輕真好,記住一點,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機遇,只要你肯努力,你肯吃苦,一切都不會只是夢想。”這是一見面第一句話,是人家20年折騰的簡潔樸實的積淀。    早在90年代初,人家的年薪已經是十幾萬了,然后承包工廠自己干,幾年時間積累到幾千萬,又幾年時間,虧光了,商業社會就是這么殘酷,社會永遠是動態的發展中,誰也說不準明天的方向,最多只能努力思考多看多想,盡量靠近歷史發展規律吧。    輸了就輸了,重頭開始打工,由于他服裝設計很專業,很容易被認可,幾年時間,慢慢的事業又回來了。現在他豁然了。不求最大最強,只求做出自己的價值。我想人生就是這樣,只有經歷過大起大落,心態才會平和,才會真正沉淀出對完美、對文化、對價值的執著的理念和追求。    當然他還有很多故事,這里就不羅嗦了,分享幾段他的信念吧:“1、經驗比財富更重要。經驗永遠走不了,財富來了隨時可能又會走;堅持任何東西都得靠自己,只要專注,練就過硬的看家本領,早晚會被別人認可和賞識,事業早晚能夠做大做強;2、漢民族的文化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在大陸幾乎斷代,要想重新拾起,沒那么容易。歷史是厚重的,文化是沉淀的,只有深刻的東西,才是能夠經受住時間的檢驗;3、做管理的人比基層的工人更需要謙虛,一旦有了高人一等的心,就會缺乏與基層的緊密聯系和互動,管理肯定做不好;4、人肯定要認為自己很有才,如果連自己都不認可自己的話,真心就沒機會了。一定要不甘于只做朝九晚五的事情,一定要有高的追求。”    我覺得我從他的話里讀到了一些東西。我覺得跳出事情看事情真的是一個人非常需要的品質。各種場合,你可以嘗試把自己放在事外的角度來分析,很有意思,且很能啟發思考。你一定會發現,人類是多么充滿樂趣的一個物種啊,很多事情到最后都是在自己玩自己而已。    最愛杭州寶石山的大石頭了,覺得事業不夠成功就上寶石山上看看風景和蕓蕓眾生,眼底下哪一幢大樓不是上億的啊,不也就是鋼筋混凝土么。友好飯店吃頓自助幾百元看風景真能比在寶石山大石頭上啃個甘其食包子看風景更享受嗎?相信我,肯定不會的。同時,這么多大樓,自己卻還沒有一間,有著多大的機會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一間甚至一幢啊。    一直相信,豁達后再專注永遠比盲目的專注更加準確深刻,離成功也會更加接近。我覺得優質的男人永遠是多面的:講的了笑話,開的了黃腔,扮的了娘炮,裝的了幼稚,說的了深刻。歡迎補充。分頁:123

 


【新竹磁磚爆裂翻修排工迅速】 新竹磁磚空心隆起翻新推薦 苗栗磁磚工程收費

arrow
arrow

    t62ez7r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